为广东新会县人士集资兴建,始建于清乾隆初年,重修于道光二十三年(1843),现址长55米,宽20米,原有三殿两廊一阁,现存三殿两廊,为南宁市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。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该书院平面呈长方形,分前、中、后三殿,殿与殿之间以天井分隔,后天井两侧设走廊,布局严谨,采光充足。殿面通宽 14 .2米,总进深 55. 2米,各殿通高 9米,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,布绿色琉璃瓦,脊上鳌鱼正吻,彩绘浮雕。前殿于民国21年(1932)因拓宽马路向后移重修。1982年屋顶脊瓦被拆,1987年重修。
中殿进深14.5米,花岗石台基比前殿高0.8米,台阶5级,石檐柱,抬梁式屋架,前有卷棚。檩梁之间作隔架科斗拱,结构紧密,精雕细刻。后殿格局结构与中殿基本相同,梁架不设斗拱,三面砌墙。花岗石台基比中殿高0.9米,台阶7级,两侧垂带设抱鼓石。中殿与后殿之间的两侧走廊,亦用石制廊柱,琉璃瓦屋面。整个书院建筑布局紧凑,高低错落,庄重古雅,具有岭南古建筑轻巧秀丽的风格。
据文献记载,前清时期南宁商务已盛,各省商帮云集,并设立同乡会馆,作为商务及同乡聚会、议事的活动场所。新会书院就是其中有名的会馆之一,由旅居南宁的广东新会籍人士集资兴建。会馆始建于乾隆初年,道光二十三年重修。
当年的南宁,最热闹的西仓门大街就在这间老宅附近。每当开市的早晨,各家商铺拉开木门,到邕江边担水的街坊邻居相互问候寒暄,从广东而来的富商聚集在此品茗谈生意。新会书院作为南宁市现存的唯一一座清代会馆,见证了前清时期南宁商业的兴旺,以及解放路作为老南宁商业中心的繁荣景象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新会书院也是清代南宁商务活动频繁、经济发展的产物,它对研究清代南宁乃至广西同广东及西南等周边地区的经济、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。
如今,经过两次修缮的新会书院已成为邕剧的文化展示点,是戏剧爱好者的天堂,每逢周末都会有好戏上演。精美的戏服和头饰在橱窗里展示,并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,就算不是戏曲爱好者,来到此处,也很容易被里面的戏剧文化氛围所感染。